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财经 > 2020-06-22 16:29:20 来源:新浪

国内爆款基金备受投资者追捧 美国基金的投资市场则显得非常不同

导读 美国东部时间6月19日,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不断有资金大量涌入基金市场,爆款基金备受投资者追捧。百亿基金不断涌现,同时混合型、打新股

美国东部时间6月19日,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不断有资金大量涌入基金市场,“爆款基金”备受投资者追捧。百亿基金不断涌现,同时“混合型”、“打新股”、“限额发行”、“明星经理”这样一个又一个词语让投资者目不暇接。不断有百万级别的权益基金一日售罄的新闻传出。

在这种对比之下,美国基金的投资市场则显得非常不同,多位投资人表示,美国投资者基金持有时间相对较长,而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催生了“爆款基金“频现市场。

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催生了“爆款基金”

近日,南方基金旗下一只权益类基金南方成长先锋火爆发行,募集期原定为6月8日到6月19日共计有12天,但在6月8日卖了一天就火速结束募集,6月9日就不再接受认购。据悉该基金规模预计在百亿元甚至更多。

今年前5个月,公募基金的发行规模超过8000亿元,是2019年同期的2倍,其中权益类基金达到5507亿元;不论是总规模还是权益基金规模,都超过了2015年牛市时前5个月的水平。基金市场火爆,跟它的高收益脱不了关系。以2019年的情况来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39.61%、32.04%,远超过上证指数22.3%和标普500指数上涨29%的涨幅。基金业绩和公司名气,加上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加持,今年以来,已有11只基金成立规模超过了100亿。

为何基金市场在中国如此活跃?高额的回报率和频繁的“赎旧买新”是否真正有利于基金投资者和投资环境?同样的投资环境是否在美国也适用?新浪财经对话数位在美国的投资人,他们表示与国内相比,美国的股票型基金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现象:投资者正从股票型基金中大幅撤出资金,根据Informa Financial Intelligence旗下EPFR的数据,过去8周的美国股票基金(包括开放式基金和etf)总计净流出110亿美元,而美国债券基金则净流入950亿美元。可以看出在波动率幅度增大的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多采取“维稳操作”。

国内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催生了“爆款基金”的产生。“爆款基金”多出现于一些大型的基金公司,在基础市场活跃的情况下,更多投资者参与到二级市场的交易当中。投资者们表示,“打新股”、“配资”这些说法,是国内经济快速变动之下的产物。

拥有27年投资经验的个人投资者、现居圣地亚哥的前博华资本副总裁霍鸣庆对新浪财经表示,由于美国的基金市场是个买方市场,不是卖方市场,所以不存在所谓的“爆款基金”。但这并不代表美国投资者不喜欢追逐表现优异的基金。比较类似的概念是西蒙斯(James Harris Simons)创立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对冲基金。这个基金是不接受所有投资者的,跟国内所谓的“爆款基金”比较类似。还有比如彼得-林奇(Peter Lynch)旗下的基金,在几年中翻了几百倍,这也跟所谓的“爆款基金”比较类似。总体来讲,由于金融体系稍有不同,美国基金不太会存在有需求,没有供给的情况。这是美国基金不像中国一样“火爆”的原因之一。

贝瑞研究的CEO James Early对新浪财经表示,“爆款经济”在美国比较罕见,事实上,美国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时间大约在四年左右,有的甚至时间更久。中国的基金业频频出现爆款现象,也多跟基民们的心理有关。追逐热钱,追逐明星基金经理是一种普遍的从众心态,多年来在股市中频频出现,只不过现在转到了基金。

投资者需求变换快速,催生“赎旧买新”

在爆款基金频出的同时,“赎旧买新”的现象也频频出现。所谓“赎旧买新”,说的是投资者赎回原本持有的老基金,去认购新发产品。根据中欧基金数据显示,50%以上客户持有时间少于3个月。为何握在手里的资金需要频频转手?

贝瑞研究分析师杨璐铭对新浪财经表示,国内的基民普遍基金持有期短,这点与股市也类似。基民们有不停地在不同基金间转换的需求,频繁的申购赎回是普遍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是,基民们普遍对基金的收益率要求不高,数据显示,近50%的基民对10%左右的收益就已经很满意了。而52%的基民对待基金投资的态度是“差不多够了就赎回”。因此他们及时锁定收益,进行赎回,再进行下一轮投资,或者说下一波基金。

而对于美国的基金市场,投资者选择一个基金之后基本会长期持有,最少也有三五年,如果用基金来作为自己的教育储备、养老储备等等,可能时间会更久,长达几十年。再加上很多人的资金来源于退休储蓄金,所以不需要大规模、广撒网式的募集资金。

美国汇盛金融首席经济学家、纽约大学教授陈凯丰(Kevin Chen)对记者表示,赎旧买新相对来讲,是非常罕见的事情。相比之下,国内的销售会拿佣金,所以销售部分需要不断鼓励投资人买新的基金,过一段时间把旧的基金卖掉。不断发行新的基金,产生了“爆款”。

霍鸣庆认为:“在中国有‘新股爆炒’的说法。为什么科技股、新经济都很火爆?背景是因为中国这几年发展很快,出现了美国投资者无法想象的情况, ‘家电股’不火爆,就换‘白酒股’主题,这样基金经理会不断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其实是一种市场营销的策略,当然基金公司也会从中也提取不菲的管理费用 。美国基金公司也会有非常‘凶狠’的市场营销,只不过玩法不一样罢了。”

明星经理如优质股 可遇而不可得

“爆款基金”的催生,明星基金经理功不可没。不少投资者认为,新基金的发行,渠道影响很重要,旗下产品的回报率跟背后的操盘手形成紧密的因果关系。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如“优质股”, 常常会引起基民的追捧。而一般好的基金经理相对来说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投资哲学,就是所谓的“能力圈”。

霍鸣庆认为,一个基金表面上有个名字,但真正的名字是背后的基金经理。这个基金经理走了,这个基金的风格就变了。所谓“换刀如换手”,不同的行情下,基金公司会分配不同的人管这个基金,所以选择一个能干的基金经理跟选择一只好的股票难度差不多。

根据最新一份《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显示,基金个人投资者购买基金时最关注的方面,基金公司名气排在第二,而基金公司会重推基金经理明星效应来吸引投资者。杨璐铭认为,“大公司、过往高收益、有保障”是基民们最容易做出的选择。而这与一些“爆款基金”的三大特点——大的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经理、靠谱的投资策略一拍而合。

最后,这些投资人向新浪财经表示,中美不同的资金类别也是抑制美国催生“爆款基金”的原因。美国投资者多数会购买股票基金,或是债券基金,由于监管原因,混合基金占比比较少,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相对的“玩法”。

优质的“爆款基金”,如1988年成立的文艺复兴“大奖章”(Medallion)对冲基金,1998年至2018年以来,该基金实现费前复合收益率66%,今年以来在持续震荡的股市中,收益率更是高达39%。反观美国基金产品发行的初始时期,1994到2003年,有1900个基金结束产品,或者是合并到其他的基金中。如果一个基金产品是优质的,在长期的投资历史中更能显示它顽强的生命力。如果在一开始就是投机的,那么快速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以后,也会加速它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