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财经 > 2020-06-22 16:30:36 来源:新浪
基金公司要规模基民要投资收益 这二者往往并不一致甚至时有冲突
基金公司要规模,基民要投资收益,这二者往往并不一致甚至时有冲突。基民想要赚钱,必须“逆人性”。基金公司要想做大规模,须顺人性,什么火爆卖什么。
界面新闻梳理2015年巨无霸基金背后的出品方管理规模变化趋势发现,在过去五年“既要又要”的发展历程中,有的在一次次市场狂热中乘风而起,有的则始终波澜不惊。有的在权益类增长乏力时转而寻找新的“山头”,有的则在“断崖”后迎来大刀阔斧的改革和生机,当然还有的就是高光后就此陨落。
乘风而起
“人生发财靠康波”。在基金业,最谙此道的莫过于易方达。
2015年以前,易方达长期处于行业老三的位置(非货币规模)。2015年上半年,易方达连续发了两只百亿级规模的新发基金,旗下偏股主动型基金从429亿元跃至1481亿元。增幅245%,实现了千亿级大扩容,一举成为非货币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今年以来易方达新成立的主动偏股型基金规模为665亿元,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其中易方达均衡成长的发行规模达270亿元,一只基金的发行量就超过了95%的同业公司旗下主动权益的总发行量。
位于上海的基金公司汇添富虽然与易方达远隔千里,发展节奏却颇为相似,可谓“神同步”。
上图为易方达与汇添富近十年非货币规模变化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两家公司的波浪上升曲线非常相似,只是幅度有所不同。
它们都擅长乘风而起。2015年,汇添富医疗发行了261亿元,紧随易方达新丝路。今年以来,汇添富发行了四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其中三只基金规模超过百亿。
具体到各基金类型来看,偏股主动型方面,汇添富与易方达近年来差距明显缩小。不过指数股票型与债券型仍有较大差距。以下为偏股主动型的规模变化对比图:
有趣的是,两家公司的口号也异曲同工:易方达说,“我们执着于在长跑中胜出”。汇添富则说,“坚信长期的力量”。
波澜不惊
一位在景顺长城工作近10年的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他一直记得入职培训时总经理说的那句话:“宁取细水长流,不要惊涛裂岸”。
景顺长城过去十年的管理规模变化轨迹,也如细水长流。
2015年之前,景顺长城的偏股主动型基金与易方达不相伯仲,有时甚至超过易方达。但在2015年上半年期间,景顺长城却被甩出八百条街:从468亿元增长到582亿元,增幅24%,增长金额114亿元。增速只有易方达的十分之一。如下图所示:
进一步梳理可发现,增量的114亿元主要是一只百亿级爆款基金的贡献——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期末资产净值为104亿元。
也就是说,除了沪港深精选之外,景顺长城的主动权益规模在2015年上半年几乎没有增量。回顾当年的表现,在遍地“翻倍基”的2015年,景顺长城旗下没有主动型基金实现收益翻番。另一方面,多只主打蓝筹、价值风格的大基金由于在牛市行情中涨得慢,因此遭到了投资者疯狂赎回。
市场惊涛裂岸,景顺长城却始终波澜不惊。从上图可以看到,2016年到2019年期间,景顺长城的偏股型基金规模相对稳定。
不过,论总量的波澜不惊,第一名还要数嘉实基金。以下是过去十年非货币规模曲线图,其中宝蓝色为嘉实基金:
嘉实基金在2015年发行的爆款名为嘉实事件驱动,初始规模达到165亿元。不过,这只基金对嘉实没有太明显的影响。
因为嘉实本身就是一艘超级大船。下图为嘉实基金近10年偏股主动型基金管理规模变化图,可以看到前面七年都是相对平稳上升的状态:
不过,2018年起,嘉实基金的偏股主动型规模走势震荡向下,并没有随着市场的回暖而显著回升。
大船讲究稳,看起来少了些冲劲。不过,从人事变动数据可以看到,嘉实正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年轻”。
过去五年,嘉实有三项人事指标均为业界之首:总共27人离职,同时新聘基金经理50人,在任基金经理61人,(2015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4日,wind数据)
在嘉实内部,年长的基金经理陆续卸任。蛰伏多年的研究员们走向台前并日益成熟,曾经的新生代基金经理也逐渐成长为公司的“顶梁柱”。此外,嘉实基金还从外部引入绩优基金经理,并委以要职。
这期间,一些基金经理刚刚冒尖就离开了嘉实。董理、季文华先后投奔兴证全球基金。李化松则南下深圳,出任平安基金的权益投资总监。
借“债”扩张
工银瑞信基金5年间有过两个高光时刻。
第一个高光时刻在2015年二季度,偏股主动型基金首次超过千亿(1051亿元)。当季发行了“天王组合”——由刘天任与王烁杰共同管理的工银瑞信互联网加,首募规模近200亿元。然而,这只巨无霸基金的后来表现伤透了基民的心:成立至今最大跌幅74%,目前净值不到五毛,成为当年八只基金中最惨的一只。
工银互联网加后,工银瑞信再无主动权益爆款,相关规模震荡走低。直到2019年,随着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的好转,才重新开始缓慢爬升。
第二个高光时刻在2017年一季度。当季度末,工银瑞信债券型基金规模突破三千亿大关。突破来自于机构定制基金:该季度成立了一只900亿规模的债基,工银丰淳半年定开债券。该基金创下了一项至今未能打破的新纪录,成公募基金史上首发规模最大的产品。不过,仅仅半年后,持有人便抽走了绝大部分资金,该产品规模只剩18亿元。
相比权益类基金,工银瑞信近年来的发展更依赖于债券基金的扩张。
根据wind2020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工银瑞信的非货币规模为2147亿元,其中偏股主动型为504亿元,指数股票型为128亿元,债券型为1425亿元。债券型基金的占比高达66%。
与市场印象不同的是,东证资管近两年的增量也来自于债券基金的贡献。
在公募基金圈,东证资管来得晚,出名早。2014年1月,东方红才发行第一只公募基金。仅仅一年多之后,东方红就出现了百亿级爆款,名为东方红中国优势。时至今日,这只基金的回报率为88%。也是2015年那批百亿基金中业绩最好的一只。
2014年以来,东方红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曲线呈45度斜线小幅震荡上升。回撤小,涨幅大,就像一只绩优权益类基金。
事实上,东方红大部分的规模也确实来自于偏股主动型基金的贡献。最新的非货币规模为1216亿元,其中偏股主动型695亿元。
增长最快的阶段是2017年。那一年,“漂亮50”概念风行,与东方红偏爱的行业龙头风格高度契合。当年混合型基金业绩前十榜单中,有6只来自东方红。
但从2018年起,东证资管的偏股型基金规模波动增大,几无增量。Wind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偏股型基金规模为735亿元,今年一季度反倒下降到696亿元。
另辟蹊径另辟蹊径
过去五年,富国基金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的发展曲线。
第一个波峰出现在2015年二季度,当时的非货币规模为2598亿元。
第二个波峰即现在,也是富国基金的新高度,非货币规模为2728亿元。
2015年,富国基金发行了一只132亿元的巨无霸基金,名为富国改革动力。不过,当年波峰的真正推手并不是主动权益类产品,而是分级基金。
富国基金2015年中的非货币规模中,其中六成规模来自于指数股票型基金。彼时,富国基金旗下拥有10只分级基金,覆盖国企改革、军工,工业,创业板、证券、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煤炭、银行甚至体育等领域。其中不乏规模超百亿的产品,最大的一只规模高达560亿元。
可以说,在指数基金尤其是分级基金领域,富国基金当时可谓风光无两,全面碾压同业。在分级基金被限制后,富国基金的整体规模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但富国基金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从2019年开始,富国基金的规模曲线再度回升。
在最新的非货币规模数据中,偏股主动型基金占三成,债券基金占到四成。至于曾经的支柱产品指数股票型基金,目前不到三成。
也就是说,第一个波峰来自分级基金的贡献,第二个波峰来自债券基金的贡献。
而富国基金的偏股主动型产品,在经历了震荡下跌后也呈现出“绝地反击”之势,目前规模为896亿元,也是该公司的新高记录。从2019年年初算起,偏股主动型基金的规模翻了一番。
与“新高”相呼应的是阶段性业绩。根据wind拟合业绩表现统计显示,富国基金2019年以及今年以来的业绩在八家公司中是最好的。(截止至6月22日数据)
明星陨落
在大多数巨无霸出品方非货币规模创下新高的同时,唯有中邮基金走了一段长长的下坡路。
中邮基金曾有“三剑客”闻名江湖。任泽松凭借2013、2014、2015连续三年的好业绩名声大噪,成为基民心目中的“白马”基金经理。然而,16年开始剧情反转:多只重仓股爆雷,任泽松离开公募,邓立新遭调查。“三剑客”解体,原总经理突然辞世……中邮基金进入多事之秋。
2018年3月,新管理层对原有的投研体系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提出了以绝对收益理念为核心的投研体系改革方案。从上图可以看到,2018年底开始,中邮基金的规模企稳并重新进入爬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