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精选问答 > 2024-04-29 10:37:29 来源:

春风十里典故出处(春风十里出处)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春风十里典故出处,春风十里出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出自宋代姜夔的...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春风十里典故出处,春风十里出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2、原词

3、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4、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5、译文

6、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7、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8、扩展资料:

9、创作背景

10、本词写于淳熙丙申,也就是1176年,这时候姜夔才22岁,考了几年科举都没有考上,不愿意再靠着姐姐养活,到处流窜卖字作曲打零工,路过扬州,看到曾遭到金兵侵略过的扬州,于是悲从中来,更想到当年落拓扬州的"三生杜牧",于是提笔写来,一首“黍离之悲”就此而成。大约八年后,姜夔遇到了他命中贵人--萧德藻,萧德藻对他这首词大加赞赏,由此结成忘年交,并给姜夔找了个媳妇。

11、赏析

12、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

13、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的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更深一层是写己与叹今。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4、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扬州慢·淮左名都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