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精选问答 > 2024-07-08 19:57:56 来源:

什么是节奏布鲁斯(什么是节奏)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什么是节奏布鲁斯,什么是节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节奏寓于音乐之中...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什么是节奏布鲁斯,什么是节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节奏寓于音乐之中,被喻为音乐的骨胳。

2、有了节奏,音乐才有了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的交替变化,才有了赏心悦耳。《礼记•乐记》说“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3、然而,节奏不仅寓于音乐之中,还存在于大千世界的每个角落。某种意义上说,节奏就是事物运动规律的外在表现。

4、从大处来看,有生活的节奏、有工作的节奏,有艺术的节奏,有文学的节奏,有历史的节奏,有社会的节奏;从小处来看,有语言的节奏、有动物鸣叫的节奏,林林总总,不一而终,可以说凡是有长度、宽度、高度、深度,以及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都有节奏存在。因此,要立身于社会,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的脉动,需要重视节奏,把握规律的“骨胳”。

5、最生动的例子可算是《庄子·养生主》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凡是庖丁手触之处,肩靠之处,脚踩之处,膝顶之处,都伴有皮骨分离的声音;当庖丁进刀之时会发出“騞--,騞--”的响声,而这些声音合乎音律,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6、梁惠王非常惊喜,问道“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喜好研究自然的规律,超过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三年之后,见到的只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不再理会整头牛是什么样子。现在宰牛的时候,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我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有空隙,但是刀刃没有厚度,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就游刃有余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新磨的一样。即使如此,每当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因为难以下刀,就会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四下环顾,为成功而得意,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再把它收藏起来”。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7、听了这个故事,许多人对梁惠王怎么能从庖丁解牛的故事学到养生之道感到迷惑不解。事实上,中国古代最高深的养生功夫在于“胎息”。“胎息”的入门功夫其实很简单,就是从“听息”开始一步一步自然而行。而所谓的“听息”就是静听呼吸的节奏,进而慢慢地“听”出身体内律动的节奏,最终感觉到整个身体好象统一于一组节奏之中,就象是随着潮水涨落起伏。其实质是遵循着身体内与生俱来并客观存在的节奏而行。一般人自从出生以来,就受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因素的长久影响,以至于泯灭了天性,从没有想过如何返朴归真。而“听息”似乎就是一切养生功夫的源头和起点,这就是说,养生的源头也与节奏有关。这个故事隐含着“顺势而为,顺其自然”的养生道理,不提倡对身体强加修炼,避免因刻意为之而伤害身体。庄子在这里是借养生来宣传一种崇尚节奏的哲学理念,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崇尚自然规律。

8、遇到工作问题时,假如不了解工作的全貌,不了解问题的症结,那么就会畏首畏尾,无处下手;假如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问题就急躁冒进,乱砍一气,全凭意气用事,那么事情就会更加复杂。假如在心中纠结于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按老经验办事,固守教条主义,那么事情就会被拖延和被引进歧途。

9、  因此,能否体会到工作节奏,是判断能否具备工作能力的基础之阈。只有把握节奏,才能与日常工作真正合拍,才有机会做到游刃有余。

10、其实,遇到学习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掌握了节奏,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但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观察和积累。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