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生活 > 2023-08-10 12:28:10 来源:
三味书屋三味是哪三味(三味书屋是哪三味)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三味书屋三味是哪三味,三味书屋是哪三味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一种看...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三味书屋三味是哪三味,三味书屋是哪三味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种看法:“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
2、另一种看法:“三味”的原意“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中,即包含了祖上创办私塾时的宗旨,虽是必须遵循的家规,却因其反清意识绝不可对外泄露的。三味书屋因由鲁迅引起人们注意后,自然对“三味”的含义产生了兴趣。当有人问及寿洙邻时,彼以“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答之,也就是以三种味道来形容读三种古籍作为解释。但此说令许多人感到难以信服和认同。因为典出《三国志·董遇传》中的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原本就是旨在教人珍惜光阴,勤奋读书的意思,何必又要改“三余”为“三味”,用味道来形容古籍来劝人读书呢?还有人怀疑像寿镜吾这样一位饱学秀才———“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语),怎么会用“肴馔”、“肉酱”之类来形容读书?(醢系肉或鱼剁的酱)如果是饭馆或酒馆的匾还说得过去,用作书屋之匾,这解释似乎牵强了。另外也有考证“三余”为“公余、饭余、茶余”的,更有引经据典,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中的:“诗书味之太羹(古代祭祀时用的肉汁)、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