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每日动态 > 2023-12-06 09:07:15 来源:

首次海上远距离机动发射!捷龙三号首次执行应用发射任务 发生了什么

导读 【首次海上远距离机动发射!捷龙三号首次执行应用发射任务】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12月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首次海上远距离机动发射!捷龙三号首次执行应用发射任务】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

12月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投资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我国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点火升空,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任务是我国首次海上远距离机动发射,也是捷龙三号首飞成功后第一次执行应用发射任务,标志着捷龙三号开启了应用发射的序幕。

验证海上远距离机动发射能力

本次任务中,捷龙三号火箭发射船从山东烟台东方航天港出发,历时5天半,行程1300多海里,首次到达我国广东阳江附近海域发射。“海上远距离机动发射,运输途中海况复杂、距离母港远,对火箭可靠性要求更高。”火箭院捷龙三号总指挥金鑫介绍,为此,发射船配备了保温棚,运输途中可为捷龙三号提供稳定的温湿度环境。同时,捷龙三号具备在4级海况下运输的能力,环境适应性强。本次发射验证了捷龙三号海上远距离机动发射能力,提高了火箭任务适应性。

捷龙三号是我国首次实施海上热发射的火箭,其运载能力强、整流罩包络空间大、发射方式多样化、经济性好、发射效率高、履约周期短,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1.5吨,可在一周内完成星箭技术准备、实施发射,是面向未来卫星星座快速组网发射需求而打造的一型“高性价比、高可靠,快履约、快发射”的固体运载火箭。

不同于以往卫星的侧挂或者垂直对接,本次任务中,卫星采用倾斜30度安装布局方案,技术团队针对分离过程中卫星姿态控制和分离安全性两大难点进行了攻关,确保分离安全可靠,卫星分离姿态满足要求。

自主可控工业软件加速火箭研发

火箭院一总体部十室副主任高波介绍,传统的运载火箭研制,从方案研制阶段到工程阶段,再到首次飞行试验,一般需要数年。而作为我国起飞规模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捷龙三号从立项研制到成功首飞用时仅20个月,其研制过程的重要“加速器”,便是火箭院自主研发的“天”系列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是公认的工业制造的“大脑与神经”,实现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意义重大。火箭院总体设计部已先后发布了三维地球仿真软件“天象”、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天巽”,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天行”等近10个自主可控工业软件,并在捷龙三号的研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推动研发工作从“先造后试”走向“半造半算”,大幅降低了对实体试验的依赖,缩短研制周期,并可开展高频试验。

与此同时,“天”系列软件还表现出了实物试验所不及的特殊能力,例如在“大头罩”构型引起的脉动压力和噪声环境技术攻关中,其通过大量高保真的湍流仿真分析,证明了传统地面试验中几何缩比等效理论的局限性,同时给出了脉动压力量级和作用范围的天地差异规律。高波表示,这是以往任何设计手段都无法给出的结论,充分体现了工业软件在未来运载火箭研制中的核心价值和独特的优势。

有了工业软件支撑的仿真技术加持,捷龙三号总体地面试验压缩至11项,缩短了研制周期,节约研制经费投入数千万元。

2024年捷龙三号计划发射5次以上

随着后续应用发射任务的增多,为了减少与卫星方的协同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近期,技术团队在卫星脱插插拔过程中,引入了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其有效展示了脱插插拔过程的可行性,为捷龙三号总体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了强大支持。此举能提前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减少现场修改方案的风险,为发射任务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捷龙三号计划执行5次以上的发射任务。火箭院捷龙三号总设计师管洪仁表示,经过箭体去任务化设计、星箭接口快速集成设计、发射流程优化,目前捷龙三号已具备箭体批量总装条件,大大缩短了任务响应时间,履约周期进一步压缩,可适应商业卫星发射任务复杂多变的特点,满足未来高频次发射需求。

目前,捷龙三号等固体运载火箭所在的中国火箭公司山东海阳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一期工程,已具备年产10发火箭的生产能力。2023年底前,二期工程将完成建设,届时将具备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首次海上远距离机动发射!捷龙三号首次执行应用发射任务】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