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每日动态 > 2023-12-18 12:12:22 来源:

央视再现欧阳修人生一代文豪从洛阳“起步” 发生了什么

导读 【央视再现欧阳修人生,一代文豪从洛阳“起步”】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12月8日、15日,央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分...

【央视再现欧阳修人生,一代文豪从洛阳“起步”】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

12月8日、15日,央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分上下两集播出《欧阳修篇》,讲述北宋“文坛巨匠”欧阳修的传奇人生。其中,不仅再现了他年轻时在洛阳的经历,年迈的欧阳修还随主持人撒贝宁穿越回900多年后的洛阳,一览如今国泰民安盛景。

24岁到洛阳任职,奠定文坛盟主地位

“他在文章上真正地突飞猛进,还要从洛阳说起。”节目中,“文脉探访团”成员撒贝宁、杨雨、欧明俊到访欧阳宅,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谈及欧阳修的文学成就时说,在繁华的洛阳城,欧阳修幸运地遇到了一群志趣相投的良师益友。

公元1030年,23岁的欧阳修考中进士,第二年被授任西京留守推官,来到洛阳开启仕途生涯。在这里,他认识了以钱惟演为首的一批洛阳文人,并与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年轻才子成为密友,在与他们的切磋中,文章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赖有洛中俊,日许相跻攀”,这是欧阳修在诗中对洛阳生活的描述,意为“幸好有洛阳城中的才子,每天都能相互攀谈”。

洛阳优裕宽松的文化氛围,拓展了欧阳修的眼界,激发了欧阳修对文学创作的热情。节目中提到,在这里,他一步步奠定了自己的新进文坛盟主地位,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思想。

“洛阳是欧阳修文学创作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杨雨介绍,这一时期,欧阳修写下了《玉楼春》《浪淘沙》等不少经典词作。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欧阳修研究会会长欧明俊说,苏辙后来在《欧阳文忠公神道碑》中也指出,因为洛阳时期的文学成就,欧阳修“名冠天下”。

为牡丹著书立说,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在洛阳工作、生活的三年,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成就,更成为欧阳修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到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在《戏答元珍》一诗中豁达地写下:“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曾在洛阳见过繁花似锦的春天,现在身处山城,这里的花虽开得迟但总会开放,不必因此愁叹。

欧阳修用诗词描绘了洛阳繁盛富庶的城市印象,对遍布满城的牡丹更是不吝笔墨,留下“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千古名句。他还走访洛阳各地,将牡丹的栽培技术、品种、花色及花名典故、赏花习俗等摸了个透,写下2700多字的《洛阳牡丹记》。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为后世研究牡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在《洛阳牡丹记》第三部分“风俗记”中,欧阳修寥寥数笔描述了洛阳的“好花”习俗,虽然着墨不多,至今读来仍能想见当时赏花的盛况:士庶无异,贫贱不分,张幄帟,列市肆,笙歌相闻,人山人海,“至落花乃罢”。节目中,探访团成员认为,在欧阳修心中,可能洛阳和牡丹早已合二为一,共同承载着他的青葱岁月。

穿越近千年,文脉相传生生不息

“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节目结尾,年迈的欧阳修与撒贝宁与一起穿越到近千年后的洛阳,赏牡丹、品鲜花饼、游龙门水库、观龙门石窟。鲜为人知的是,在欧阳修撰写的金石学著作《集古录》中,收录了龙门石窟宾阳洞内褚遂良撰写的《伊阙佛龛碑》。《集古录》流传至今,是我国现存最早研究金石铭刻的专著。

透过节目的镜头,牡丹阁、龙门古街、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定鼎门、洛邑古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身着汉服的游人与古香古色的街道相映成趣。据了解,节目组选取洛阳作为《欧阳修篇》的主要拍摄地之一,除了欧阳修与洛阳非同一般的关系,还因为千年文脉在这里生生不息,已深深融入现代生活的“烟火气”。

巧合的是,欧阳修的扮演者王洛勇同样与洛阳渊源颇深。“我出生在洛阳,因此名字中有个‘洛’字。”王洛勇说,他小时候家住涧西,那里有他儿时的美好记忆,这次跟随央视一起回洛阳录制节目,家乡的变化让他激动不已。他表示,洛阳文化底蕴深厚,穿越千年文脉不绝,期待能通过他的演绎,让更多人看到洛阳、了解洛阳,到洛阳来感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来源:洛阳融媒

以上就是关于【央视再现欧阳修人生,一代文豪从洛阳“起步”】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