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每日动态 > 2024-06-20 09:25:05 来源:

靠“不正经”出圈,再凭霸总短剧爆火,深圳卫健委为何越颠越红?

导读 刷到深圳卫健委拍的霸总短剧,我想“霸总”地评价一句:“深小卫,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医生穿越到霸总短剧会发生什么?医生还没看...

刷到深圳卫健委拍的霸总短剧,我想“霸总”地评价一句:

“深小卫,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医生穿越到霸总短剧会发生什么?

医生还没看报告,霸总就下命令:

医生说了女主癌症早期不会死,霸总不听,只管吼:

霸总咳血,医生劝他检查,但他忙着和女主吵架:

吵着吵着,霸总拖成了胃癌晚期。

女主手上长恶性黑色素瘤不肯切,当成痣:

“只要哥哥看到这颗痣,就能和我相认。”

一部霸总短剧,踩遍癌症治疗雷区,医生最后声嘶力竭地科普:早防、早筛、早治,不要谈癌色变。

怎么样,过瘾吗?学到知识吗?想充值吗?

不只霸总短剧,深圳卫健委还拍了职场短剧。

在“梅毒宣传片创意会”上,年轻员工想展现梅毒可怕,烂这里烂那里。

领导非改成:梅毒应该怎么治。要打几针、每针有啥用,什么时候打。

结局必须让医生和患者亲密握手大团圆。

年轻员工只能鼓掌叫好。

最后创意没通过,这锅还是年轻员工来背咯。

职场宫斗+科普梅毒,深圳卫健委脑洞够大。

不过,最受欢迎的是心理短剧系列。

以抑郁症为主题的《疑难门诊——朋友,你想杀了我吗?》上线后,很快成抖音、B站、视频号等多平台爆款,仅在抖音点击量就达8600万。

家长:医生,这孩子整天不知心里装些什么。

医生用听诊器“听”到孩子内心可怕的声音:

你还纳闷吗?好好的人怎么抑郁了呢?

另一位患者告诉医生他克服了抑郁症。

医生问:你怎么做到的?

患者答:很简单。我让自己爱上它,然后它就会离我而去。就像每一个我爱过的人。

结尾,中岛美嘉的《我曾经也想过一了百了》响起,屏幕出现一句话:

这是糟糕的一天,不是糟糕的一生,我们明天再试一次。

通过心理短剧剥开抑郁症患者隐秘的伤痛,评论区全是网友讲述抑郁、消沉、低谷期的痛苦经历。

那些难过、崩溃,绝望,在日常更多不被看见,也不被听见,更不被理解。

深圳卫健委的看到、听到与理解,让大家愿意敞开心扉。

这也是深圳卫健委拍短剧的初衷。

他们团队的短剧编导回忆:

我早前写过深圳卫健委公众号,说医疗健康行业做科普最难的是专业知识晦涩枯燥。深小卫创作都力求抓住用户核心需求点:也许好玩有趣,也许有价值涨知识,要么引起情感共鸣……

无论吸睛表情包、犀利段子,还是短剧,深圳卫健委的核心目标始终没变,持续迭代内容,用最有趣的灵魂做最靠谱的科普。

如今几年过去,深圳卫健委不仅主账号做的好,也成功孵化出网红医生。

妙就妙在,以“不正经”出圈的深圳卫健委,捧红的医生也一个比一个“不正经”。

短剧里的女医生是深圳大学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吕艳思,人称口口医生,抖音、B站有几十万粉。

口口医生本想做法医,但视力不达标,学医期间还选修法医学。她选皮肤科是对人体不同部位皮肤患病、溃烂、伤痕等感兴趣。

向网友展示皮肤科瘆人可怕的图谱时,每页都必须打码,口口医生却看得津津有味。

对,“重口味”就是口口医生的标签,最初让她拍短视频时,口口医生反过来为深圳卫健委担心:我敢讲,你们敢播吗?

看口口医生的短视频,甲沟炎、狐臭、鸡皮肤、性病等,光标题就够吸睛。

关键是她放得开,把医学讲的像聊八卦,网友听得爽,内容紧扣专业,还能不跑偏。

还有“有痣医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肛肠科主治医师于林冲,他的短视频真的把“屎尿屁痔“讲出了花。

深圳卫健委确实做到了:让知识大大方方地进入脑子里。

当下不缺有趣的内容,深圳卫健委难得的是传达出官方蓝V对普通个体的尊重。

普通人爱看接地气的,讨厌被教育;普通人渴望喜怒哀乐被看到能分享;屎尿屁更关系到普通人日常健康。

深圳卫健委从身到心,给普通个体想要的关怀,持续提供情绪和实用价值,满足大众价值预期,所以他们能从爆红到长红,深得人心。

现在所有产品都要思考一句话:在你的功能价值之外,能提供什么情绪价值给用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