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要闻 > 2023-12-02 16:18:18 来源:

温病学重点总结(温病学)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温病学重点总结,温病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温病学与《黄帝内经》、...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温病学重点总结,温病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温病学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并列为四大经典。其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丰富充实于《伤寒论》,又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与发展,最终成熟于明清时期,成为经典。其源自于经典,本身亦是经典学科,从其临床发展过程中,足以看出其价值所在。

2、温病,指感受温邪,以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为主要特点的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根据温病的定义,凡是临床上以热为特征的疾患,都可以归属于温病范畴,不仅仅限于外感热病和温疫,临床内科中常见疾患,如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老年科的多种疾患,都可以归属于温病的范畴,亦可以采用温病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理论来指导临床辨治。

3、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4、《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前者伤寒为广义伤寒,泛指一切外感病,而后者伤寒为狭义伤寒,即《伤寒论》中太阳伤寒证。从“伤寒有五”的论述来看,古人将外感分为五大类,温病隶属于广义伤寒,即温病是外感的一种。

5、古代因医疗条件的限制,消毒灭菌观念不强、生活条件差、劳动易造成外伤、寒温失宜、饮食不节等原因,容易造成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故临床上热病、温病更常见。如“伤寒有五”的划分中,湿温、热病、温病都具有“温”、“热”的特征,因此对外感疾患“伤寒有五”的分类中,三种都属于温病范畴,就充分说明了古人认识到了温病发病率之高。故从“伤寒有五”的分类可看出,古人认为外感病中,更常见的是温病范畴的外感疾病。

6、《内经》中,古人对温病已有论述,可惜未能成系统。《伤寒论》中以六经辨证体系确立了外感治疗体系,主要包含了“伤寒有五”中的中风和伤寒。但在《伤寒论》太阳篇中亦有关温病、风温的论述,如《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其中,仲景也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温病、风温不可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来治疗。

7、《伤寒论》的阳明病,按八纲来看为里实热证,如清里热的白虎汤、攻下腑实的承气汤等,在温病学中亦广泛应用。在某种角度来看,阳明病与温病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但并不能认为温病等同于伤寒的阳明病。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