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要闻 > 2024-04-29 11:03:29 来源:

马说原文及翻译拼音(马说翻译)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马说原文及翻译拼音,马说翻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一、译文:2、世上...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马说原文及翻译拼音,马说翻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译文:

2、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5、二、原文: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三、出处:

10、《昌黎先生集》

11、扩展资料

12、一、创作背景

13、《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译文:“想法不能传达”,“三次上门,都被守门人拒绝了”)。

14、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

15、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16、二、作品赏析

17、《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

18、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

19、三、作者简介

20、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

21、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22、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马说(唐代韩愈作品)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