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动态 > 2022-09-10 11:33:16 来源:

李白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不起故园情)

导读 大家好,小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李白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意思是:谁又能

大家好,小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李白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2、出处: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3、全诗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白话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

6、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词语解释:闻:听;听见。

7、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8、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

9、柳,暗指“留”。

10、扩展资料诗词赏析:就整体而言,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11、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

12、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笛声是从谁家飞出来的。

13、那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而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又是谁。

14、次句“散入春风满洛城”着意渲染笛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创设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春风骀荡的夜晚,只有凄清婉转缠绵的曲调在随着春风飞舞,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15、之所以能“满洛城”,一是寂静的夜晚,笛子乐声清越,穿透力更强。

16、其次则是作者的主观想象,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17、前两句是铺排,后两句则回扣主题。

18、第三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是全诗诗眼。

19、“折柳”运用了典故。

20、一说是“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一说是杨柳在春风中摇曳不定的姿态,成了游子眼中难分难舍的代名词。

21、总之,“折柳”含有惜别怀念之意。

22、此时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倚窗独立,眼望明月,耳听笛声,便是《折柳》曲,陷入了沉思,点染了诗人浓浓的客愁乡思。

23、末句“何人不起故园情”就自然而然了,诗人触景生情,在寂寞的洛阳城,一个人慢慢品尝游子思乡之苦。

24、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6、这句诗句出自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全诗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7、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8、意思是: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

29、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这句诗句出自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全诗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1、意思是: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

32、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