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动态 > 2023-08-10 17:48:13 来源:

侍中是几品(侍中)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华,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侍中是几品,侍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唐代初年,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

大家好,我是小华,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侍中是几品,侍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唐代初年,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国政,都是宰相。

2、宰相是辅佐皇帝总领天下大政的官员。

3、《新唐书·百官志》说:“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4、后来,因为唐太宗即位前虽曾任过尚书令,臣下避而不敢居其职,便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门下侍中、中书令号称宰相。

5、据《册府元龟·宰相总序》说,自隋代以来,就有“或以他官参掌机事及专掌朝政者,并为辅弼”。

6、唐代也因宰相品位尊崇,人主不肯轻易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并假借他官之称。

7、如唐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称“参议得失”,或称“参知政事”等等,名称不一,都是宰相之职。

8、《旧唐书·李靖传》载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中书令(《百官志》作仆射)李靖因足疾上表“乞骸骨”,其言辞极为恳切,唐太宗为之感动,说:朕观古往今来,身居富贵,能知足者甚少。

9、纵然才能不堪,身患疾病,犹自强居职位。

10、公能识大体,精神诚可嘉。

11、于是,太宗除下优诏,令其在家调养外,又命其疾小愈,两、三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

12、贞观十七年(公元633年),太宗以李绩为太子詹事(东宫百官之长),并特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使其与侍中、中书令一样参预宰相职事。

13、从此之后,就有“平章事”与“同三品”的衔号,就是品级再高的官,也不例外,否则,就不能行使宰相的职权,只有三公、三师及中书令不加,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以黄门侍郎郭侍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此以后,“同平章事”也成为宰相的衔号。

14、开元以后,为仆射者例不加“同平章事”,结果就不能参与宰相机务,而被挤出宰相行列。

15、 安史之乱以后,宰相名号又有了变化。

16、由于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升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职衔。

17、与此同时,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基本是藩帅兼领,几乎不单独作为宰相来设置,因此,唐后期的宰相名号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了。

18、 唐代初年,三省长官在门下省议事。

19、这个议事地点称为政事堂。

20、《文献通考·职官四》说:“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21、其后,高宗时的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22、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张说为中书令,又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且列吏房、机务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五房于后,“分曹以主众务。

23、”至此,政事堂已从“议事”之所变成宰相的办事机关了。

24、产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唐玄宗以前,宰相都是三省长官兼职的(因三省长官尚有本省常务),他们上午在政事堂议事,下午就回本省办公,因此,不必要另立宰相的办公机关。

25、玄宗开元以后,宰相数量少了,其职位更为尊崇,基本上是专职的(杨国忠虽身兼四十余职,但也以相职为主),于是就有必要设立一个固定的宰相办事机关,并列五房以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