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动态 > 2024-08-29 17:46:39 来源:
汉长城遗址在什么地方?(汉长城遗址)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汉长城遗址在什么地方?,汉长城遗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玉门汉长城
玉门境内的这段汉代长城,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侵蚀,虽然失去了原有的雄伟风貌,但仍依稀可辨其大致轮廓。玉门境内的汉代长城,全长70多公里,保存较完整的一段约20公里。最高部分有2.3米,最低部分只有0.3米。现存的汉长城,若以红柳层计算,最高部分有7层,最高处约2·5米,最厚处约4米,每层红柳厚约0·2米,砂石和土层最厚处约2米,红柳层上下有芨芨草,厚约0.1米,最顶部的积砂层厚约0.4米。它是河西走廊汉代长城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地段之一。这段以砂石、红柳、芨芨和黄土为主要用料的古长城虽然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侵蚀,失去了原有的雄伟风貌,但大致轮廓仍依稀可辨。
敦煌汉长城
敦煌汉长城 的结构并无砖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敦煌北湖、西湖一带,生长着大片红柳、芦苇、罗布麻、胡杨树等植物,修建长城时,就用这些植物的枝条为地基,上铺土、砂砾石再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以此分段修筑,相连为墙。长城内则低洼地铺盖细沙,称为“天田”,以观察脚印之用,是一种防御措施。长城沿线,每隔十华里许筑有烽隧一座。这就是古籍中所写的“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烽火台。每座烽隧都有戍卒把守,遇有敌情,白天煨烟,夜晚举火,点燃报警,传递消息,所燃烟火远在三十华里外都能看到。敦煌境内现存烽隧八十多座,玉门关西湖一带保存得最为完整。汉代烽隧多呈底宽上窄的方柱形,主要建在长城内侧。筑造结构主要有三种:一是用黄胶土夯筑而成;二是用天然板土、石块夹红柳、胡杨枝垒筑而成;三是用土坯夹芦苇砌筑而成。烽隧大都建在较高的地方,一般都高达7米以上。有的残高10米左右。烽隧顶部,四边筑有不高的女墙,形成一间小屋。有的顶部现在还可以见到屋顶塌陷的遗迹和残木柱等。
承德汉长城
汉长城在承德境内主要分布于丰宁、滦平、隆化、承德四县,以相当于县、都尉治所形成的城址为中心,辅以亭、障设施,与沿河川修筑的多路烽燧相联缀,仅少数地段筑有长城墙体,长城墙体与多路烽燧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金塔县汉代长城遗址
甘肃金塔县博物馆2010年1月新发现的这段汉长城遗址和烽燧、城障遗址,位于金塔县大庄子乡北山南麓的山脉间,长城呈东西走向,东起花庄墩烽火台,西至北海子烽火台。成县文物普查组发现的古栈道遗址,位于该县苏元乡董家坝村南约1公里的两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分布在长80米、宽20米、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有栈道孔70个。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